新北工業地,新北工業土地,新北工業用地

目前位置:
  1. 首頁
  2. 不動產知識

591新北工業地出租,新北工業土地買賣,新北工業用地出售.在新北市買一塊臨路邊可以分割便宜乙種工業用地,出租新北甲種便宜工業地,新北小工業地.查詢新北工業區土地價錢實價登錄行情,請找591新北工業地網站-WWW.新北桃園新竹工業廠房買賣租賃.TW

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
第1頁138140最後頁
共1476筆/共148頁
人口直直落 北市議員憂晚上變空城2024/12/16發佈
去年北市遷出至外縣市共8萬992人,以40到44歲8669人最多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台北市人口持續下降跌破250萬大關,市議員擔憂,因房價過高,許多人遷往新北、桃園,未來許多人通勤至北市上下班,北市晚上變成空城。北市民政局表示,許多民眾沿軌道建設遷出,並考量地緣關係,遷出至新北高達近80%,桃園也有約10%,將持續透過人口對策委員會研議政策,吸引民眾居住北市。



民政局統計,北市去年5月人口回升至250萬1988人,去年12月達251萬1886人,但今年9月跌至249萬8210人,11月剩249萬3210人,去年北市遷至外縣市共8萬992人,其中40到44歲8669人最多,35至39歲7603人次之,45至49歲6978人。



民眾黨議員陳宥丞指出,他在內湖讀國中小,但已婚的同學只剩不到5對還留在內湖,其他人全部往新北、桃園發展,原因不外乎是房價太高。



他擔憂,未來誰來照顧北市長輩、誰要繼續在北市生活?如果民眾都從外縣市到北市上班後下班離開,北市晚上就變空城,實在是很可怕的現象。



國民黨議員曾獻瑩也說,人口下降可能影響議員席次,人口外移不僅是居住問題,也涉及政治和行政資源分配,民政局要對遷出人口年齡層與遷移原因做更詳盡的統計,協助規畫更有效的留才留民措施。



民政局長陳永德坦言,今年至今人口數一直在下滑,因素包括北市物價、房價昂貴,許多人在軌道建設完成後遷至新北,除考量地緣關係上班通勤方便,還有房價較便宜,遷出至新北高達近80%,到桃園也有約10%。



民政局表示,將透過人口對策委員會,對於遷入北市的困難情形研議移居政策工具,包括鼓勵或協助租屋者設籍、研究青年住宅和長者租屋困難因應方案等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房價何時能降? 專家曝一關鍵信號2024/12/16發佈
華固建設董座鍾榮昌直言,2025年供給量大的區域,房價有下修5~10%的空間。

華固建設董座鍾榮昌直言,2025年供給量大的區域,房價有下修5~10%的空間。

房市買氣降,建案開始出奇招搶客,但外界好奇,為何建商寧願送家電、裝潢,也不願意直接降價給買家?



「關鍵在於客戶心理。」全國代銷公會理事長暨龍登建築董座戴嘉聖直白地說,「價錢便不便宜是客戶認定,假設原本每坪要賣40萬元,就算降到每坪39萬元,客戶也會認為建商原本就要賣39萬元,還不如多送東西,讓消費者感覺撿到便宜,更重要是在茫茫房海中,透過包裝行銷脫穎而出成功吸引購屋族目光。」



薪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更直言,「當建案開始出招搶客人時,代表市場準備吹起建案降價首部曲。」因為對建商來說,賣房子有好幾道護城河,首要目標是賣高價,退而求其次是賣得掉,接著是在不降價前提下送東西、給折扣、祭優惠。「像上一波房市不景氣,北市就曾有豪宅案推出零首付的大絕招。」何世昌說,如果送到這種程度,房子還是賣不動,建商最後一道防線被破防,就會開始降價。



長期觀察房市的戴嘉聖就以高雄為例,過去很長一段時間,高雄房子就如同車子,買完下一秒開始跌價。但現在包括代銷人員當起小蜜蜂到菜市場拉客、買房送豪車等手段都還沒出現。「目前建案只要祭出優惠,就能成功吸引來客,代表市場仍未到絕望之時。」何世昌也說。



戴嘉聖坦言,預售買氣拉抬不起來,最先撐不住的會是代銷公司,因代銷前期都在花錢行銷,若售價上跟建商溝通無效,也只能認賠提前結案。



不過,已有建商大咖預言2025年,房價虛胖的區域必然會降價。像是華固建設董座鍾榮昌就說:「開發商在明年勢必減量經營,而供給多的地區,房價將有5至10%的降價空間。」愛山林建設董座祝文宇也持同樣看法,「供不應求的雙北市建案不可能降價,但沒有剛性需求支撐、供過於求的地區則會涼很久。」祝文宇坦言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央行打房竟有建案熱銷? 建商低調證實曝關鍵原因2024/12/16發佈
低首付建案暫時減輕購屋族資金壓力,但交屋後仍須面對每月還款壓力。

低首付建案暫時減輕購屋族資金壓力,但交屋後仍須面對每月還款壓力。

央行總裁楊金龍在今年9月19日,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掀起「金龍海嘯」,3個月來,國內房市買氣全面受挫,從中古屋到新成屋無一倖免。據內政部最新實價預售資料顯示,10月分全台預售揭露量約4千6百件,不只創下近20個月新低,更較今年最熱的6月1.66萬件大減7成,交易量比腰斬還悽慘。



令人意外的是,近日市場傳出位於台中市太平區、規模達百戶的預售屋「大毅頌幸福三」,竟在週末假日快速完銷,網路甚至流傳案場人潮洶湧照片,似乎不受金龍海嘯影響。「我們其實是呼應政府政策,直接面對自住客戶的需求。」本刊向建設公司協理張木科查證,對方低調證實熱銷訊息。


台中太平案送裝潢、家電,吸引大批人潮到接待中心賞屋。(讀者提供)

台中太平案送裝潢、家電,吸引大批人潮到接待中心賞屋。(讀者提供)

據了解,該案除了價格上符合區域行情之外,主打全室精裝修含天花板、燈光、冷氣、系統櫃,再加贈10萬元的百貨公司提貨券,精準打中剛性需求的自住客,手頭現金多數不足的痛點,畢竟同樣規格,自行找設計師裝潢,費用至少得花約百萬元,不如讓建商一次包到好。



事實上,台中太平案絕非特例,「市場客戶所剩無幾,個案當然先搶先贏!」全國代銷公會理事長暨龍登建築董座戴嘉聖,一語就點破預售市場真實現況,他觀察,若以919央行打炒房為分水嶺,祭出促銷方案的個案數量至少增加1成以上。「為了吸引自住客目光,代銷公司無不絞盡腦汁,出奇招搶客拚成交,以求順利度過這一波的房市寒冬。」



對於自住客來說,薪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提醒,「羊毛出在羊身上,建案送禮品划不划算,還是要以單價為準,若建案價格與區域行情相去不遠,送家電不拿白不拿,也能加減補貼成家壓力,但如購買低首付建案,建議還是要存夠自備款再下訂,再將延遲繳付的自備款挪做其他投資理財用,才是較為保險的做法,千萬別被行銷手法沖昏頭。」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預售屋成交量減7成 建商大打促銷戰衝買氣2024/12/16發佈
近期有預售新案靠著送家電、贈裝潢、低首付等促銷方案,成功吸引客戶上門賞屋。(東方大境提供)

近期有預售新案靠著送家電、贈裝潢、低首付等促銷方案,成功吸引客戶上門賞屋。(東方大境提供)

央行9月19日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,3個月來房市明顯降溫,預售屋成交量大減7成,但仍有建案快速完銷。本刊調查,為吸引買家,部分建商開始以買房贈裝修、10萬元家電等促銷手法搶客。「當建商開始出奇招搶客,代表房市已吹起建案降價首部曲。」業內人士不諱言地說。



為抑制投機客炒房,央行總裁楊金龍在今年9月19日,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掀起「金龍海嘯」,3個月來,國內房市買氣全面受挫,從中古屋到新成屋無一倖免。據內政部最新實價預售資料顯示,10月分全台預售揭露量約4,600件,不只創下近20個月新低,更較今年最熱的6月1.66萬件大減7成,交易量比腰斬還悽慘。


央行總裁楊金龍9月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措施,全台預售屋成交量較高點大減7成。

央行總裁楊金龍9月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措施,全台預售屋成交量較高點大減7成。

送家電裝潢 吸引自住客



令人意外的是,近日市場傳出位於台中市太平區、規模達百戶的預售屋「大毅頌幸福三」,竟在週末假日快速完銷,網路甚至流傳案場人潮洶湧照片,似乎不受金龍海嘯影響。「我們其實是呼應政府政策,直接面對自住客戶的需求。」本刊向建設公司協理張木科查證,對方低調證實熱銷訊息。



據了解,該案除了價格上符合區域行情之外,主打全室精裝修含天花板、燈光、冷氣、系統櫃,再加贈10萬元的百貨公司提貨券,精準打中剛性需求的自住客,手頭現金多數不足的痛點,畢竟同樣規格,自行找設計師裝潢,費用至少得花約百萬元,不如讓建商一次包到好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央行打炒房估暫緩:面板廠Q4稼動率看逾80%2024/12/16發佈

1.中央銀行連兩季連續推出第六波、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,房市交易量明顯萎縮,據本報對金融業者問卷調查顯示,近8成業者預估,19日央行第四季理監事聯席會議應會先停手、暫緩推出第八波管制,但談退場是言之過早。



2.美國聯準會(Fed)本周預計再降息1碼成市場共識,我中央銀行19日下午也將舉行第四季年終理監事聯席會議,據本報對金融業者問卷調查,全數押注政策利率連三凍,不會做調整,主要考量國內物價水準仍在相對高檔,加上經濟無虞且配合打房,暫無立即轉向寬鬆的必要性。



3.台積電ADR周五站回200美元之上,台指期盤後也收23,148點,法人指出,若本周FOMC會議宣布降息且會後聲明與點陣圖偏向鴿派,後續在成交量達4,000億的條件下,有望可支撐台股向上挑戰前波M頭高點23,699點與23,713點,看好台股在五大利多支撐下,年底前有望「神龍擺尾」。



4.時序進入年底,各大代工廠尾牙將於2025年1月起陸續登場,在農曆年前籌辦盛大尾牙活動犒賞員工一年來的辛勞,廣達將率先於1月2日打頭陣,和碩、英業達、金寶、仁寶、鴻海、緯創等將接力舉辦;屆時各家董事長、總經理除現身同樂外,也將釋出2025最新的全球布局、市況看法。



5.因應生成式AI應用發展需求, Gartner預測2025年全球IT的採購支出中,來自資料中心系統支出將以15.5%的年增幅、達3,671.7億美元,為兩年來所有IT項目中成長幅度最大的類別。其中,主要支出為採購伺服器(含括AI伺服器)產品,預計將有達2,570億美元以上的銷售規模,此亦將成為相關台供應鏈明年營運續揚的動能。



6.台灣IC設計產業迎來新一波南向投資熱潮,繼驅動IC大廠聯詠於台南研發中心於11月動工後,股王信驊科技於14日宣布進駐高雄亞灣區,於香蕉碼頭設立研發中心。象徵南台灣成為台灣科技產業的新興核心區域,為地區發展注入前所未有的動能。



7.歐美市場和大陸年終銷售表現佳,再加上春節前備貨、明年關稅加徵前的提前拉貨效應帶動之下,11、12月電視面板拉貨動能優於預期,市調機構CINNO Research指出,年底面板廠產能利用率小幅拉升,估第四季平均產能利用率將維持在80%以上。



8.為搶救低薪問題,國營事業帶頭加薪!經濟部日前邀集中油、台電、台糖、台水等四家國營事業開會,希望在明年軍公教調薪3%基準下,為基層工員起薪先加級,並搭配證照制度,新進基層員工起薪可望達4萬元,2027年則希望拚5萬元。不僅此,經長希望中鋼等公股事業也能研議比照。



9.資產傳承成為近年必須的財富課,除了過往的死後繼承,現代富人更偏好生前贈與,據財政部最新統計,前11月遺贈稅收合計653.31億元,已超越去年全年618.53億元的水準,提前寫下歷年全年最高紀錄。以遺贈稅率最低10%回推,即有超過6千億元資產「移轉中」。



10.累積前十月國人已刷出高達3.88兆元的刷卡量,創下史上同期新高,預計11月就會一舉破4兆元大關,加上12月是年底消費旺季,國銀樂觀預期2024年全年刷卡量將上看4.5兆元,改寫史上新高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高鐵沿線「房價凹陷區」這一站補漲空間引期待2024/12/16發佈

最近,高鐵延伸至屏東的計畫再次成為熱議話題,不僅讓屏東的房市人氣飆升,也引起全台各地高鐵沿線房地產市場的廣泛關注。依據台灣房屋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,過去三年內,多個高鐵站周邊的房價出現明顯增長,其中高鐵新竹站漲幅最高,達到62.6%,目前平均每坪價格接近60萬元,位居全台之冠。其次,台南站和左營站的房價漲幅也十分亮眼,分別達到51.2%與44.2%。



高鐵新竹站:科技產業帶動房價漲幅全台第一



高鐵新竹站的房地產市場熱度居高不下,主要得益於新竹科學園區的強力支持。據台灣房屋高鐵站前直營店店長楊樹寶表示,隨著生醫園區第二期與AI智慧園區的陸續啟用,再加上慧榮與聯發科等高科技企業總部的建設,竹北市每年人口增長約5000人,目前總人口已突破21萬。



這些產業發展為當地帶來了大量購房需求,推動新竹高鐵站周邊房價從2021年的每坪30萬元一路飆升至接近60萬元,漲幅驚人。



產業利好推動台南與左營站房市穩步增長



台南與左營高鐵站的房市也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。台南高鐵特區作為「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」的核心,受益於產業發展和商圈成形,吸引了許多建商進駐,推案量突破千戶。當地房價目前穩定在每坪30萬元,並隨著新案推出持續上升。



左營高鐵站因位於高雄市中心的黃金地段,一直是高價房市的代表。隨著台積電設廠和188億元商辦開發案啟動,左營高鐵特區的房價不斷攀升,區域內新建案的最高成交價已達每坪40至50萬元,未來仍有成長空間。



桃園站補漲空間大,「房價凹陷區」備受期待



桃園高鐵站以29.7%的漲幅在全台排名第四,目前平均每坪45.8萬元。儘管如此,與板橋站(每坪63.5萬元)及新竹站(每坪59.2萬元)相比,桃園站的房價仍屬於較低水平,被視為北台灣高鐵沿線的「房價凹陷區」。這樣的價格差距也讓桃園未來的補漲空間備受期待。



地區



近3年房價漲幅



2024年均價 (萬元/坪)



新竹站



62.6%



約59.2


 

台南站



51.2%



約30.0


 

左營站



44.2%



約40-50


 

桃園站



29.7%



約45.8



苗栗至嘉義站房市回暖,後勢可期



相比之下,苗栗、彰化、雲林和嘉義等高鐵站的房市發展速度相對較慢。不過,這些地區近年來逐步吸引了更多產業投資。尤其是嘉義站,因嘉義科學園區的建立、台積電設廠及華泰名品城進駐等利多因素,房市逐漸回溫。



隨著高鐵延伸至宜蘭與屏東,這些地區的房市熱度預計會進一步提升,為整體市場注入新的成長動力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房市從小妖變大妖,2025年有破盤價能撿?顏炳立奉送「7個字」、甲山林董座:錢太多就買這產品2024/12/13發佈
▲2024年台灣房地產市場歷經「金龍海嘯」衝擊後,明年走勢備受矚目。示意圖,Shutterstock

▲2024年台灣房地產市場歷經「金龍海嘯」衝擊後,明年走勢備受矚目。示意圖,Shutterstock

 



央行打炒房祭出「金龍海嘯」後,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在節目《數字台灣》中提到,央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,房市買氣斷崖式下降,呈「量縮」,但價格並未如此,「價格要再跌有一段時間」。



顏炳立說,支撐房價有資金、利率、供給、需求四根柱子,其中需求只剩自住剛需還在,若有人裝傻說央行打炒房無效是「不知死活」。



他認為房價儘管可能修正,但「斷頭、泡沫化」機會不大,若要期待房市會降破持有成本出售,他奉送七個字:一點機會都沒有。



至於「金龍海嘯」後資金可能往哪跑?甲山林董事長祝文宇認為,台灣如今資金比以前「台灣錢淹腳目」時代還高,加上科技業又很會賺錢,錢很多必須要有出路,且央行這次打炒房是打住宅沒打商辦,因此明年若還想賺錢保值者,可能會買商用不動產(商辦)。



台灣錢淹天花板衝高房價! 顏炳立認今年房市有如妖股



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12/8(日)播出的《數字台灣》節目中,以「台灣錢淹天花板!房地產的大未來!」為主題,邀請顏炳立、祝文宇,分別探討房地產在進入2025年會出現哪些新變化,以及對談明年商用不動產的投資新方向。



謝金河詢問顏炳立對未來一年房地產的看法,顏表示2024年整體房市屬於炒作市場,如同股市有妖股,房市則是從「小妖」炒到「大妖」的妖市,也讓營建股都快變科技股,主因在於政府提供很好的環境,尤其「新青安」政策的助攻所致。



顏炳立認為蛋白區產品現在是愈買愈遠、愈買愈小、單價愈買愈貴,如今更賣到蛋黃區中古屋價格。他比喻這有如Hermès、Louis Vuitton、Chanel價格沒什麼漲,就漲優衣庫(Uniqlo)、ZARA、Hang-Ten,以前1000元能買一件衣服,現在只能買內褲。


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、甲山林董事長祝文宇、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

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、甲山林董事長祝文宇、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

▲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(左起)、甲山林董事長祝文宇與戴德梁行董事總經理顏炳立,在節目《數字台灣》探討房價走勢。擷取自《數字台灣》



「金龍海嘯」後房市量縮價穩 想買破盤價「一點機會都沒有」



顏炳立指出,「新青安」對象設定為自用剛性需求,但政府撒錢時,投資與投機客用得更快,大家都容易拿到錢而形成多頭市場,但在央行第7波打炒房後房市反轉,從買氣量價來看,買氣是斷崖式下降呈現「量縮」,但價格並未如此,「價格要再跌有一段時間」。



顏炳立解釋,這是因持有者壓力還沒到,原本100塊的東西炒作後賣到150元,但明年可能頂多回到120、130元,賣家還是獲利。他認為房地產原物料、工資都已漲上來,不必期待房價會崩盤、泡沫化,若想用低於持有成本的價格買到,他奉送七個字:一點機會都沒有。



顏炳立也提醒,此時若買外圍產品如蛋白區,甚至是蛋殼區或蛋殼上的雞屎,這些如價格都被炒上來的,就有可能買到天花板價格。不過他也建議,明年Q1房市可能持續呈現「量縮價穩」態勢,若真要投資,可考慮商用不動產等政府沒在打的產品。



台灣科技業很會賺、錢太多促房價高漲 祝文宇認新青安仍是好政策



祝文宇認為台灣是一塊福地,目前資金已經比以前「台灣錢淹腳目」時代還高,且台灣科技業這麼會賺錢,當錢很多時就要找出路,除了股票以外,房地產也是大家會投資的去處,當然這也就導致錢流向房地產,也導致房價高漲、政府打炒房。



祝文宇直言新青安是他從事房地產行業50年來,第一次看到這麼好的(房市)政策,該政策比以前的社會住宅、合宜住宅甚至國民住宅(國宅)都好。他坦言雖然新青安政策的效果加上炒房客的影響,造成大家被(房價)嚇到,但他仍認為新青安是最好的政策。


台積電

台積電

▲台灣科技業賺錢能力驚人,也導致流入台灣的資金大幅成長。台積電廠區示意圖,今周刊資料照。



祝文宇看好商用不動產 想保值者可看這幾地區



對於商用不動產,祝文宇指出,由於政府此次希望資金不要進到住宅產品炒作,因此業者很早以前就在配合政策,去開發辦公室市場。他分析會看好這塊市場,首先是因台灣IT產業國際化強度提高,且香港在「反送中」事件後漸失地理優勢。



祝文宇認為台灣以往辦公室較「寒酸」,常將就地選擇忠孝東路等交通方便之處,把辦公與住宅產品放在一起,但如今新的辦公室會要求三點,分別是外觀要如名片般一目瞭然、外觀要氣派,且要有良好的管理與方便垂直的動線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房市寒冬 這「產業」竟成明星產業2024/12/13發佈


房市寒冬 這「產業」竟成明星產業

文/李科諺



隨著央行祭出打房措施,房市熱度驟降,不動產市場的多頭局面可能即將結束,相關產業走勢分歧。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,不動產業今年前9月營業額為1.5兆元,全年將可能達到驚人的2兆元,再創歷史新高。



當中又以「住宅租賃業」表現最亮眼,租賃住宅包租年增率達到118.5%為第1名,最差的則是自助儲物空間出租年增率大減4成。



值得留意的是,在高房價與通膨的雙重夾擊,加上政府所推動的租賃專法及社宅政策,民眾似乎更樂意以租代買。不動產開發領域中的「不動產投資開發」和「土地開發」年增率分別為40.7%和51.1%。在不動產經營和服務業中,「不動產仲介」和「不動產代銷」的年增率分別為45.2%和103.1%。



雖然未有明顯的衰退,但成長率遠不如住宅租賃業,顯示市場需求正逐漸變化,帶動租賃住宅服務業快速興起,租賃住宅代管業幾乎年年成長,2020年突破2億元、2023年便衝破10億元,包租業去年也達3億元,預計今年「住宅租賃業」營收規模,可望突破20億元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台灣人口數年減2萬!家戶數卻「年增18萬戶」 專家曝1原因2024/12/13發佈
台灣家戶數一直增加。(示意圖/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
台灣家戶數一直增加。(示意圖/shutterstock達志影像)

台灣家戶數創28年新高,達942.5萬戶,年增18.4萬戶,不過內政部資料卻顯示,今年台灣人口數減少2萬,對此,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,這是在「節稅」考量下,屋主們積極進行分戶設籍,導致家戶數快速擴張。



根據《三立新聞網》報導,曾敬德指出前幾年的房市火熱,土地稅、房屋稅都有自用優惠稅率,現在又有多屋稅,屋主們在節稅考量下,開始積極進行分戶設籍,然而納稅人將房屋持有分散家人,是合法節稅的做法,但也不排除有掛人頭逃稅的可能。



曾敬德表示,2013至2022年台灣家戶平均每年增加約9萬戶,今年10月更是年增18.4萬戶,除了開枝散葉需求外,與合法節稅也有相當關係,他說明,現行土地稅與房屋稅都須設籍才能享有自用住宅優惠,尤其新房屋的房屋稅特別貴,交屋後多會設籍節稅,此外,房地合一稅的400萬免稅條件,也須綁定連續設籍滿6年,許多稅制改變導致分戶設籍更為積極。



觀察各縣市10月家戶年成長狀態,依增加數量排序為新北市3.7萬戶、台中市3.4萬戶、桃園市2.8萬戶、高雄市1.8萬戶、台南市1.4萬戶、台北市5,700戶,曾敬德提醒,合法節稅並無問題,但若刻意逃稅,除了須補繳稅金外,還可能面臨罰鍰,切莫心存僥倖!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小宅成主流 每戶平均人數驟降2024/12/13發佈

台灣少子化、人口老齡化,導致家庭結構改變,加上房價居高不下,導致「小宅化」成為近年房市主流趨勢。據內政部統計,目前全台總人口數2,340萬人,與2014年時的2,343萬人接近,不過全台戶量十年間卻大增超過百萬戶,房地產業者分析,近年因稅制改變帶動分戶設籍需求、一個家庭可能多個戶籍,單身族、老年獨居族增加,及為子女購置房產需求,都使每戶平均人數快速減少。



根據內政部統計,全台家戶人口數近年快速減少,2001年時平均每戶有3.29人,目前已降至2.48人,20多年時間每戶平均減少約0.8人;過去人口數與戶數接近同步成長,不過隨著人口成長趨緩,甚至負成長,而戶數則因20年來房市大多頭,帶動房屋供給增加,20年多年期間住宅存量大增約240萬戶,使戶數成長速度遠超過人口成長速度。



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,長輩不願與子女同住等家庭結構改變,房價高漲亦是造成此現象的主要原因,尤其近年物價、房價高漲,不婚族、頂客族增加,少子化下家庭成員減少,加上購屋負擔大增,小家庭對居住空間被迫縮小。



此外,近年房市景氣不錯,不少置產族熱中購屋置產,除自住外,擁有多屋比例提高,在節稅等需求考量下,也有更多「一家多戶」的現象。








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








 

第1頁138140最後頁
共1476筆/共148頁
聯絡資訊
地址:新北市新莊區五工三路79號
網站QR Code
http://www.新北桃園新竹工業廠房買賣租賃.tw-Web-QR-Code
網站資訊
瀏覽人數:76,467
房仲登入:登入
免責聲明:House-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,僅提供會員查詢-新北工業地,新北工業土地,新北工業用地-等房屋資訊參考,並不涉入任何諮詢、交易。 物件(服務)聯絡人公佈的資訊、文字、照片、圖形、產權、廣告內容、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,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,皆與House-Info房屋網站無關,所有商標、文章、名稱等版權,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!